特朗普为何急于调停俄乌冲突 跳过停火直奔和平引发争议!特朗普上台后将俄乌问题作为重点。2025年1月就职不久,他便联系莫斯科和基辅,打算充当调解人。起初他强调尽快停战,但后来态度转变,转而推动直接达成大协议。8月15日,他在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与普京会面数小时仁信配资,表示双方取得进展,但未提及停火事宜。普京提出领土交换的想法,特朗普认为可行,并公开表示乌克兰应让出部分土地以换取和平。然而,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很快否定了西方安全保证的说法,俄罗斯媒体也报道普京坚持要完全控制顿巴斯。

8月18日,特朗普在白宫会见泽连斯基,同时邀请德国总理默茨、法国总统马克龙、英国首相斯塔默和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参加。会上,特朗普重申美国将帮助乌克兰获得安全保障,但欧洲需承担主要责任。他还表示不需要先停火,而是直接追求全面和平。泽连斯基对此表示这是重大一步,但也强调乌克兰不会承认俄罗斯对任何领土的主权。欧洲领导人则在会上强调停火的重要性,马克龙和默茨都表示至少需要暂时休战才能继续谈判。然而,特朗普不认同这一观点,举例说自己今年解决其他冲突时并未采用停火策略。

外交界有人认为特朗普此举过于急躁。前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理查德·哈斯在接受Politico采访时直言,排除停火直接谈永久和平是个错误。他指出,停火可以让双方停止战斗,拉开部队,简单且有效。历史上许多地方通过这种方式维持了长时间的稳定,例如塞浦路斯的分隔线持续了50年,朝鲜的停战协议70年未变,以色列和叙利亚自1973年后也基本没有大规模冲突。这些例子表明,尽管停火不是完美的解决方案,但至少能让民众暂时喘息,不必每天生活在恐惧中。

哈斯分析称,特朗普的做法像是跳过基础步骤直奔终点,但在现实中冲突解决需要逐步进行。俄罗斯目前占据优势,普京认为继续战斗对自己有利,可以在国内宣传扩张主义仁信配资,同时把责任推给泽连斯基。哈斯认为,要想让普京改变立场,需要通过经济压力,如加大制裁力度,使俄罗斯工厂无法运转,工人失业;或者西方承诺长期军事援助,使普京难以承受成本。另一方面,乌克兰也面临困境,一方面希望停战重建经济,另一方面担心停火会导致默认分裂,失去克里米亚和顿巴斯。泽连斯基一直坚持乌克兰不会放弃东部控制区,也不会承认俄罗斯吞并土地。

特朗普急于插手的原因可能在于他希望在任期内留下政绩,结束这场打了三年的战争。8月19日,他在福克斯访谈中回顾白宫会晤,提到与泽连斯基讨论了领土交换,并提出了普京的顺序:先由普京和泽连斯基双边会谈,再三方参与。特朗普还表示,美国不会派兵到乌克兰,但会参与安全保障,欧洲国家需先行。他还提到泽连斯基同意购买900亿美元的美国武器,部分费用由欧洲支付。这听起来像是一笔交易,但俄罗斯方面并不买账,拉夫罗夫要求回到2022年的伊斯坦布尔框架,即乌克兰保持中立,西方和俄罗斯共同担保其安全,但这对基辅来说是不可接受的。

谈判刚有苗头,战场上却发生了新的事件。8月21日,俄罗斯发动大规模袭击,炸毁了乌克兰西部的一家美国电子厂,造成6名工人受伤。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表示,这是故意针对美国财产的行为,时机选择巧妙,正好在世界等待俄罗斯谈判答复的时候。俄罗斯国防部声称这是打击军工企业,但美国商会乌克兰分会会长表示该工厂生产家用电器,没有军用产品。此次袭击还波及利沃夫,导致幼儿园和居民楼受损,多人伤亡。这让谈判氛围进一步恶化,泽连斯基表示俄罗斯只懂得施压和武力。

哈斯在采访中还提到了个人关系的作用,他认为特朗普觉得与普京私交好就能解决问题,但历史证明这并不靠谱。过去罗斯福以为能搞定斯大林,小布什说看普京的眼睛就知道他是善良的人,结果都未能如愿。国家利益摆在首位,普京有自己的战略,泽连斯基关乎国家存亡,特朗普也有自己的政治考量。哈斯认为,个人关系可以缓和气氛,但不能决定大局。真正的和平需要解决领土问题,但普京不愿放弃土地,乌克兰也不肯认输;赔偿和战犯追究也纠缠不清,两国社会间的敌意深重。因此,哈斯认为全面协议可能需要几十年时间,最现实的选择是冻结冲突,即使拖延也比继续打仗好。

欧洲领导人在会议上推动“意愿联盟”,研究战后安全选项。法国和英国带头,表示可能派兵到乌克兰,但需看美国的态度。马克龙提议建立一支能够抵御俄罗斯的乌克兰军队,梅洛尼强调保证不再侵略是前提。特朗普同意欧洲多承担责任,但拒绝给予乌克兰北约成员资格,称这会引起麻烦。他在8月18日会后表示,普京建议先双边会谈再三方会谈,地点可能在匈牙利。德国总理默茨表示双边会谈将在两周内举行,但克里姆林宫尚未确认。
谈判陷入僵局。8月21日,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势头停滞,暗示乌克兰应进攻俄罗斯作为回应,这与他之前批评拜登允许导弹打俄罗斯的立场相反。俄罗斯外长表示乌克兰的立场破坏了特朗普的努力,显示基辅不想长久解决问题。普京在阿拉斯加提出的条件包括:乌克兰完全放弃顿巴斯,退出北约,保持中立,不允许西方部队进入;作为交换,俄罗斯将冻结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前线,不再攻击欧洲。泽连斯基表示这关系到国家生存,无法接受。
哈斯警告这种战术失误可能导致风险增加,延长战争。停火可以隔离部队,减少伤亡,为谈判创造空间。然而,特朗普从阿拉斯加会面后放弃了停火想法,转而跟随普京的调子,认为和平协议可以解决一切。结果是,俄罗斯继续轰炸,乌克兰部队在东线胶着,居民在废墟中生活。特朗普团队声称取得了突破,但《纽约时报》分析称,一周过去,未见停火或协议迹象,局势仍未改变。
特朗普的调解让一些人看到了希望,但也招致批评。CNN指出,他从批评导弹打俄罗斯转到支持乌克兰进攻,显示出政策摇摆。《卫报》认为,特朗普退步,让俄罗斯和乌克兰先谈,自己再介入,但普京尚未同意。路透社报道,特朗普告诉泽连斯基,美国会提供安全保障,但细节不明。乌克兰承诺购买美国武器和无人机,花费上千亿,但资金由欧洲承担。这看起来更像是一笔交易而非外交努力。
外交老兵如哈斯认为,这不是解决冲突的有效途径。虽然停火不能解决根本问题,但总比战火不断要好。特朗普希望速战速决,但条件尚不成熟。普京占据优势,不急于行动;泽连斯基骑虎难下,担心让步会失去支持。欧洲愿意分担责任,但没有美国的领导难以成事。冲突可能继续冻结,居民重建家园,等待变化。
特朗普8月22日表示将从椭圆形办公室宣布重要事项,可能与和平有关。但从目前来看,进展缓慢。俄罗斯轰炸美国工厂后,泽连斯基表示这是对谈判的回应。特朗普团队指责俄罗斯过分,但没有提出新的制裁措施。哈斯的观点在外交圈内传播开来,促使人们反思渐进策略的重要性。特朗普的调解暴露了外交难题,先停火才能铺平道路,但跳跃式推进风险很大。普京巩固阵地,尽管经济受压但仍能支撑。泽连斯基坚持抵抗,西方援助至关重要。未来可能出现的状况是现状被冻结,领土争端持续多年。哈斯认为仁信配资,和平不是童话,需要务实面对。
通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